影视资料馆 > 文艺片 > 内容


 

 收藏本站


飞越疯人院


影视资料馆 cncncn.com--电影电视剧剧情介绍及BT下载



主要演员: 杰克.尼科尔森 路易丝.弗莱彻
明星写真
导演: 米洛斯.福尔曼
地区/片长:美国
影视剧照

在线播放 飞越疯人院


简介:

一部举世震惊的电影,在平静的表面下,有一种疯狂欲待爆发;在令人窒息环境下,对压抑人性的现代工业社会的重重一击……一个为了个性解放而孤军奋战的英雄,找不到正确的解放道路而最终为社会所吞噬。悲惨的命运令人潸然泪下…… 
《飞越疯人院》是美国七十年代社会政治电影的代表作。该片获得1975年奥斯卡奖的五项主要大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像这样的绝对优势,自1934年《一夜风流》以来尚属首次。 

  《飞越疯人院》是作家肯.克西发表于1962年的小说,小说以疯人院意指美国式的社会体制,反体制意味浓烈。经移民导演米洛斯.福尔曼之手,其复杂的意识形态背景给影片蒙上了一层特殊的光泽,似乎有了更多可以揣度的空间尺度。 
  丰富的隐喻性的破译是读解《飞越疯人院》的关键,在后结构主义理论家福柯在他的著作《癫狂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精神病史》中,提出"现代精神病院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权力机构。"疯人院在福柯那里预示着关于现代文明社会的经典寓言。影片中透出的强烈的叛逆情绪是与60年代的文化思潮有很大的联系,60年代的美国,是一个"光荣与梦想"破灭的时代,一系列属于社会体制意识形态的冲突以激烈的形式暴露出来。而反传统、反秩序、反主流的文化思潮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艺术创作。 
  在电影中的疯人院里,体现出的是一种被遮蔽的压制,看起来气氛甚至似乎是和谐的,光线是柔和的,吃药治疗时放着轻柔的音乐,病人有着充分的自由在医院里活动,可以打牌可以抽烟,甚至表现好的人有机会在医护人员的带领下外出。但是只有麦克默菲可以轻易地击中看似完美的疯人静谧世界中的脆弱,一开始,他就要求把音乐声减弱,而不是象其它人那样乖乖地在音乐下吞咽无名的药丸,对秩序完整、封闭的疯人院来说,麦克默菲是一个意外的闯入者,而麦克默菲也并非刻意地去反叛,他的所作所为,只是出于天性,他的无拘无束的个性必然与严谨的压制格格不入。在麦克默菲的撞击下,众"疯人",原来规矩,安分守己的病号开始流露正常人的天性:他们欢乐地享受海边阳光的沐浴,和女人在一起的乐趣,以及争取自我的反抗。这是在一种反常规的活力的冲击下体验到发自生命本身的愉悦。 
  导演福尔曼的出色不仅在于成功演绎了原作中的情氛,而且在于他把一个反叛的主题用好莱坞的经典语言来陈述,叙事层面同隐喻层面结合完美,在摄影机的处理上,大多数画面中的拉奇德总占据着前景的中心位置,拍护士长时,多用微仰镜头,拍病人时,多用稍俯的镜头。吃药和拉奇德主持的心理治疗意识反复出现,且拉奇德和疯子们之间的对立越来越严重,吃药和心理治疗是作为常规叙事因素,设置作为简洁的视觉陈述和表意,不仅在重复上延宕着情绪,而且表意为一种仪式,对仪式的破除意味着神话的终结。 
  关于导演风格,曾有捷克评论家约.斯克伏勒概括为"机敏地利用非职业演员(通常与职业演员混用,清新自和富有即兴色彩的对白,和准确灵敏的音乐的耳朵。"《飞越疯人院》中的演员选用很出色,杰克.尼克尔森出色地用丰富的表情、形像的动作来表现出一个狡黠、充满生命力的人物。其中圣诞夜那一场戏是全片的情绪高潮,在成人之美,把比利和自己的女友送入"洞房"后,麦克默菲回到窗口坐下,与酋长交流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后疲惫地合上眼睛。在这个长达1分多钟的长镜头里,杰克.尼克尔森表情微妙,并通过对窗外/自由和对酋长/真诚的凝望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绪。扮演护士长拉奇德的露易斯.弗莱彻和小青年比利的布雷德.杜里夫都十分出色,尤其是眼神,这三个主要的演员都非常善于使用眼神,麦克默菲和护士长之间是眼神的战争,而杜里夫则将略带癫狂精神病人的的表情表现得那幺惟妙惟肖。 
  其它疯人大都由非职业演员出演,由于导演的出色调度,他们几乎每个人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获奖项: 
  第4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编剧本五项大奖   


 

 

© 东南西北工作室 DNXB Studio